起诉是否可以撤销财产保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根据具体的案情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根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0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所谓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开始前,为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隐匿财产,造成申请人胜诉后无法执行判决,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保障申请人胜诉后顺利执行判决,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因此,在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胜诉的可能性、被申请人有转移、变卖、隐匿财产的行为或有实施上述行为的可能,以及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重大损害。
如果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成立,法院便会发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账户、查封其房产等财产。需要注意的是,财产保全不是终局措施,而是法院在必要时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以避免申请人败诉或被申请人转移财产而导致诉讼无法执行。
在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起诉后,法院会依法审理案件。如果法院判决申请人胜诉,财产保全措施将继续有效,直到判决执行完毕。不过,如果法院判决申请人败诉,或者撤销了诉讼,财产保全措施便会自动解除。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财产保全。
在起诉后,申请人撤销诉讼的,财产保全措施是否解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申请人主动申请撤销财产保全。申请人撤销诉讼后,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如果法院审查后认为申请人撤诉正当,符合法律规定,便会裁定解除财产保全。 法院判决撤销诉讼。如果法院判决撤销申请人的诉讼,财产保全措施也会随之解除。因为诉讼被撤销后,该诉讼不存在,财产保全措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措施提出异议,法院裁定解除财产保全。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要求解除财产保全。如果法院审查后认为被申请人的异议成立,便会裁定解除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措施解除后,如果申请人因财产保全遭受损失的,应当由申请人承担责任。因为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对其申请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如果申请人恶意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被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赔偿。此外,如果申请人撤诉或败诉,法院裁定解除财产保全,但申请人不协助被申请人解除保全措施,导致被申请人继续遭受损失的,申请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综上所述,起诉是否可以撤销财产保全,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如果申请人撤销诉讼,财产保全措施是否解除,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事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慎重,避免因恶意申请或撤销诉讼而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