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条是证明借贷关系存在及借款金额的重要证据。但在实践中,有些借款人为了逃避还款责任,会对借条的真实性产生争议,试图以“不承认借条”为由达到保全自身财产的目的。那么,不承认借条是否就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挡箭牌”?债权人又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呢?
需要明确的是,不承认借条并不等于免除债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借款人否认借款事实的,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借条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如果借款人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法院则有可能采信借条的内容,判决其偿还债务。
司法实践中,借款人否认借条真实性的抗辩理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借条上的签名并非本人签署,而是伪造的; 借条虽然是本人签署,但签署时是在被胁迫、欺诈等情况下做出的,并非真实意思表示; 借条上的内容事后被篡改,借款金额与实际不符; 借款已经偿还,但没有索回借条或销毁借条。对于以上几种情况,借款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其主张,例如:提供笔迹鉴定报告证明借条签名并非本人签署,提供证人证言、音视频资料等证明存在胁迫、欺诈情形,或者提供银行流水、转账记录等证明已经偿还借款等。如果借款人无法提供有效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推翻借条的真实性,则其抗辩理由将无法成立,法院仍有可能判决其承担还款责任。
面对借款人拒不承认借条的情况,债权人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具体来说,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收集、固定证据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要注重保留相关证据,例如:借条原件、银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借款金额以及借款用途等,为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做好准备。
及时提起诉讼如果借款人拒不承认借条,债权人应该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的权利将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申请财产保全为了防止借款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财产,债权人可以在起诉的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在审查后,如果认为符合法定条件,会依法冻结、查封借款人的财产,以保证将来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积极应诉,举证质证在诉讼过程中,债权人应积极应诉,配合法院调查取证,并针对借款人的抗辩理由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例如:针对借款人否认签名的,可以申请进行笔迹鉴定;针对借款人主张借条内容被篡改的,可以提供借条原件进行比对等。
为了避免借贷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债权人在借款时就应该提高防范意识,规范借贷行为,尽量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
选择可靠的借款人借款前,债权人应该对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经济状况、信用情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尽量选择有稳定收入来源、信用记录良好的人作为借款对象,降低借贷风险。
签订书面借款协议即使是关系比较亲密的亲朋好友之间借款,也建议签订书面的借款协议,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规范借条的 작성借条的内容要清晰完整,包括借款人信息、借款金额(大小写要一致)、借款时间、还款期限、利息约定(如有)、借款用途等,并由借款人亲笔签名、捺印。为了防止借条丢失,建议同时要求借款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留存。
选择安全的交付方式尽量选择银行转账等方式交付借款,并保留好转账凭证。如果必须使用现金交付,建议通过银行进行,并要求银行出具相关证明。避免私下交付现金,防止日后无法举证。
及时催收,避免超过诉讼时效借款到期后,债权人应该及时催促借款人还款。如果借款人逾期未还,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超过诉讼时效。
总而言之,不承认借条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逃避法律责任。只要债权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真实存在,就有可能获得法院的支持。在实践中,债权人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妥善保管好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