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审查阶段可以财产保全吗
发布时间:2024-07-30 22:40
  |  
阅读量:

审查阶段可以财产保全吗?

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日益活跃,随之而来的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为了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隐匿或变卖财产,导致最终无法执行生效判决,我国法律赋予了法院在诉讼过程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力。财产保全制度的设立,有效弥补了事后救济的不足,为权利人提供了事前保障,对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生效判决的执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财产保全适用的时间节点,特别是审查阶段是否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观点认为,审查阶段法院尚未立案,不具备采取强制措施的主体资格;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为了防止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审查阶段也应当允许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审查阶段是否可以财产保全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审查阶段的法律性质与特征

审查阶段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或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以决定是否立案的阶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收到起诉状或申请书后,应当在5天内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审查阶段是诉讼程序的启动阶段,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置程序,具有以下法律性质和特征:

1. 非正式审理阶段:审查阶段法院对案件进行的审查主要集中在形式审查方面,即审查起诉状或申请书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比如是否写明了当事人姓名、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等。法院一般不会对案件进行实体审查,也不会进行开庭审理。

2. 不公开阶段:审查阶段不公开进行。由于此时法院尚未正式立案,案件的具体情况尚未查明,为了避免对当事人名誉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审查阶段一般不公开进行。

3. 程序相对简易快捷: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审查阶段的程序相对简易快捷,法院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起诉状或申请书的审查,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二、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财产保全制度进行了规定,但并未明确规定审查阶段是否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具体来说,相关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申请或者依职权,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不服裁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零一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提供担保的,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应当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逾期不行使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四十二条 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

(一)申请人不是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或者申请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二)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三)申请财产保全无事实根据或者理由不成立的。

从上述法律条文中可以看出,法律只是原则性规定了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的情 general legal framework for property preservation but doesn't explicitly address whether it can be applied during the review phase. This ambiguity has led to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practices in courts across the country.

三、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两种观点

针对审查阶段是否可以采取财产保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 否定说

持否定说观点的学者和司法人员认为,审查阶段法院尚未立案,不具备采取财产保全等強制措施的主体资格。其理由主要包括:

(1) 审查阶段法院尚未取得案件的管辖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必须在立案后才能对案件进行受理和审理。审查阶段法院仅仅是对起诉状或申请书进行形式审查,尚未正式受理案件,因此不具备对案件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定权力。

(2) 审查阶段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缺乏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审查阶段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将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审查阶段,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可能会导致法院权力滥用的风险。

(3) 审查阶段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利于程序公正。审查阶段不公开进行,如果允许申请人在审查阶段申请财产保全,被申请人无法及时知晓相关情况,也无法行使抗辩的权利,不利于程序公正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2. 肯定说

肯定说认为,为了防止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审查阶段也应当允许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其主要理由包括:

(1) 审查阶段虽然不属于正式的诉讼程序,但属于诉讼程序的预备阶段,法院已经开始行使司法权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应当赋予法院在审查阶段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力。

(2) 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情况紧急的案件,如果等到法院立案后再申请财产保全,可能会错过最佳时机,导致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在审查阶段申请财产保全。

(3) 为了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防止法院权力滥用,可以在法律上对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严格的限制,例如要求申请人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情况紧急,以及提供相应的担保等。

四、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完善路径

综上所述,审查阶段是否可以财产保全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维护司法公正,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 立法层面明确规定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建议在民事诉讼法或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对于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审查阶段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同时,应当对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严格的限制,例如要求申请人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情况紧急,提供相应的担保,并规定法院应当在一定期限内作出裁定等。

2. 司法层面加强对审查阶段财产保全的审查力度,防止权力滥用。法院在审查阶段收到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查,重点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以及是否存在滥用财产保全的情况。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应当依法予以驳回。

3. 加强对当事人的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许多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不了解,导致错过了申请财产保全的最佳时机。因此,应当加强对当事人的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必要时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总之,审查阶段财产保全制度的完善需要立法、司法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财产保全制度的作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