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算不算法定优先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交易主体之间经济往来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债权债务纠纷也日益增多。为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得以实现,我国法律规定了多种诉讼保全制度,财产保全便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之一。然而,财产保全是否等同于法定优先权?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起诉前或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通常是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挥霍其财产,对财产采取控制、扣押、冻结等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的一种制度。
法定优先权,是指法律直接规定在特定财产上享有的优先受偿权利,而不以当事人意思为转移,其效力优于一般债权。例如,《民法典》第39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企业破产法》第109条规定的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优先受偿权等。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财产保全与法定优先权存在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质不同**
财产保全是一种诉讼程序,是保障将来判决得以实现的措施,其本身并不产生实体权利;而法定优先权是一种实体权利,是法律直接赋予权利人在特定财产上享有的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目的不同**
财产保全的目的是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挥霍财产,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实现;而法定优先权的目的在于保障特定债权人能够优先于其他债权人获得清偿。
**三、效力范围不同**
财产保全的效力仅及于被保全的特定财产,对该财产之外的其他财产不产生影响;而法定优先权的效力及于特定财产本身,即使该财产发生转让,优先受偿权人仍然可以对该财产行使优先受偿权。
**四、成立条件不同**
财产保全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1. 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2. 必须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可能转移、隐匿、挥霍财产,导致将来判决难以执行。而法定优先权的成立则无需满足上述条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可自动获得。
虽然财产保全不等于法定优先权,但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可以为权利人最终获得优先受偿提供一定的保障。例如,在涉及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中,如果买受人已经支付了大部分购房款,但房屋尚未过户,此时卖方恶意将房屋再次出售给他人,买受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查封该房屋,防止房屋被过户给他人。在诉讼结束后,如果法院判决房屋归买受人所有,则买受人可以凭借之前已经办理的查封登记,获得房屋的所有权。
需要注意的是,财产保全并不必然导致优先受偿权的取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即使已经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权利人也可能无法获得优先受偿权:
1. 不符合法定优先受偿条件。例如,在涉及破产案件中,只有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才能获得优先清偿,即使其他债权人已经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也无法获得优先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清偿。
2. 存在其他效力优先的权利。例如,在涉及抵押权的案件中,即使债权人已经对抵押物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但如果抵押权已经设立并且登记,则抵押权人仍然享有优先于普通债权人的受偿权。
3. 财产保全被撤销或解除。财产保全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如果申请人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或者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则财产保全将被依法解除,此时权利人也将失去因财产保全所带来的优先受偿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财产保全与法定优先权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财产保全不等于法定优先权,其本身并不产生优先受偿的效力。但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可以为权利人最终获得优先受偿提供一定的保障。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利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根据具体案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