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吗?
在民商事诉讼中,胜诉判决的取得只是权利实现的第一步,如果败诉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权利人还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被执行人会通过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导致法院即使受理了申请人的强制执行申请,也难以执行到位,使得申请人的胜诉判决成为一纸空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了申请人在申请强制执行的同时,可以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防止被执行人在诉讼过程中转移、隐匿、变卖财产,从而保障将来判决生效后能够得到顺利执行。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申请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是指在强制执行程序开始之前,为了保障将来生效的执行依据能够得到实现,申请人根据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防止其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行为。
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性:财产保全是在强制执行程序开始之前采取的措施,具有预防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行为,保障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的效果。
2. 及时性:申请人可以在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的同时,一并申请财产保全,无需等到执行程序开始后再行申请,可以避免因时间延误而导致财产被转移、隐匿、变卖。
3. 强制性:财产保全是由法院依法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被执行人必须服从,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有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必须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1) 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或者损毁财产的可能,致使生效的法律文书无法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
(2) 法律规定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的其他情形。
2. 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申请人不能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3. 被申请人必须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如果被申请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即使法院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也无法达到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应当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并提供相应的担保。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法院将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并在五日内开始执行。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执行人,并告知其有权提出异议。
1. 申请人应当在申请强制执行的同时,就一并申请财产保全,以便法院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
2. 申请人应当提供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证据,例如被执行人正在进行财产转移的行为、被执行人对外负债累累、被执行人有隐匿财产的前科等等。
3. 申请人应当提供与其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相对应的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担保不足,法院可以要求其补充担保,否则将裁定驳回申请。
4. 申请人应当明确财产保全的范围,尽量避免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过度影响,否则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之,强制执行用财产保全是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申请人在申请强制执行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行使财产保全的权利,以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