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财产保全是一种诉前程序,法院或仲裁庭应被申请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先行采取措施。财产保全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或毁损财产,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法定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百条的规定,法院受理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在五天内作出裁定。裁定准许保全的,应在十天内将裁定书送达被申请人。如果被申请人不在国内,送达期限自公告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8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将裁定书送达被申请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达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十五日内送达,并说明理由。
送达方式
《民诉法》第98条规定,送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直接送交被送达人本人; - 交给被送达人住所地的成年家庭成员; - 留置被送达人住处,并告知其本人; - 邮寄送达; - 留置关系公示送达; - 公告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9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申请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公告送达或者留置关系公示送达等方式进行送达。送达期间的计算
《民诉法》第99条规定,送达期间自送达文件送达之日开始计算。送达地点在国内的,期间为五日;送达地点在国外,期间为两个月。送达后效力
被申请人收到财产保全裁定书后,在保全期限内不得处分、转移其财产。否则,被申请人的行为无效。对未送达的裁定书,被申请人有权对财产保全申请提出异议。保全期限
《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在三十日内不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经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适当延长财产保全期限。解除或变更保全
被申请人可以申请解除或变更财产保全。申请人也可以申请扩大或变更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作出裁定。附带法律责任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具有恶意或提供担保有虚假、隐匿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受到损害的,也可以向申请人请求赔偿。例外情形
在以下情形中,人民法院可以在未通知被申请人的情况下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 为防止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或者毁损财产,有证据证明有紧急情况的; - 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或者住所不详的; - 被申请人有怠于履行法定义务等情节,且有证据证明有采取保全措施必要的。结语
财产保全是一种重要诉前程序,具有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相关法律对于财产保全通知对方的时间、方式、送达期间等都有明确规定。申请人应当注意规定期限和规则,避免因为违规而承担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