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
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避免当事人(通常是被告)转移、隐匿、挥霍财产,导致将来生效判决无法执行,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通常是原告)的申请,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被申请人(通常是被告)的财产进行控制的措施。
财产保全是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并非申请了财产保全就一定能成功,更不是申请成功了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失败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什么情况下财产保全会失败呢?
一、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不满足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必须有明确的申请人、被申请人和具体的保全对象。申请人应当是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民事权利义务争议,并且该争议的解决需要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进行的当事人。被申请人应当是对申请人享有义务,并且其财产可能因为争议的解决而受到损失的一方。保全对象则应当是被申请人具体的财产,例如房产、车辆、存款等。
2. 必须有保全的必要性。即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导致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实现或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例如,被申请人正在转移财产,或有挥霍财产的迹象等。
3. 申请人需提供担保。为防止申请人滥用财产保全制度,法律规定申请人需要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和存款等。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法院将驳回其申请。
4. 申请财产保全的事项应当属于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例如,申请冻结被申请人在中国境内的银行存款,就属于中国法院的管辖范围,而申请冻结被申请人在海外的财产,则可能不属于中国法院的管辖范围。
5. 申请财产保全的请求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例如,根据法律规定,有些财产是不能被冻结或查封的,如果申请人申请冻结或查封了这些财产,法院也会驳回其申请。
二、法院审查不予支持
即使申请人满足了上述条件,法院也不一定会支持其申请。在收到财产保全申请后,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审查后认为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没有必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法院就会驳回申请。
例如,在以下情况下,法院可能会驳回财产保全申请:
1. 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例如,申请人主张被申请人正在转移财产,但却无法提供相关证据。
2. 法院认为没有必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例如,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争议标的额很小,而被申请人拥有雄厚的资产,法院认为即使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保障。
3. 法院认为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例如,被申请人是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冻结其财产会影响其正常运营。
三、财产保全措施执行不到位
即使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财产保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财产保全失败。例如:
1. 被申请人转移财产的时间早于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时间。在实践中,有些被申请人在被起诉之前,就已经将财产转移完毕,导致法院无法查封、冻结其财产。
2. 被申请人隐匿财产。有些被申请人会通过各种手段隐匿财产,例如将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将财产转移到境外等,导致法院无法找到财产,也无法执行保全措施。
3. 法院执行人员工作失误。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例如,法院执行人员在执行保全措施时,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被申请人有机会转移财产。
四、其他原因导致财产保全失败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财产保全失败,例如:
1. 诉讼结果对申请人不利。如果法院最终判决申请人败诉,那么之前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就需要解除,被申请人可以处置被保全的财产。
2.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协议中约定了解除财产保全措施,那么法院也会解除保全措施。
五、结语
总之,财产保全虽然是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万能的。在申请财产保全之前,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评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