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相关知识
判决后可否追加财产保全
发布时间:2024-07-23 01:56
  |  
阅读量:

## 判决后可否追加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为权利人最终实现权利提供保障。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时间晚于法院作出判决的情况,那么判决后是否还能追加财产保全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 一、 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

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于判决后能否追加财产保全,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与之相关的条文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行为保全或者证据保全。

**第一百零一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保全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从上述法律条文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上将财产保全定位于诉讼程序中的一种保障措施,其申请时间应在诉讼过程中,即起诉之后、判决之前。至于判决后能否追加财产保全,法律并未明确规定。

## 二、 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法律未对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案件,依然支持在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其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财产保全制度的核心在于保障胜诉当事人能够最终实现其合法权益。如果在判决作出后,由于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等行为,导致判决无法执行,将严重损害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2. 弥补法律空白的需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没有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空白。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完善。

**3. 借鉴域外立法经验的需要**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如德国、日本等,都明确规定了在判决后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允许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

## 三、 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的条件及程序

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财产保全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查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申请时,通常会设定较为严格的条件:

**1. 必须有新的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在判决作出后,出现了新的事实和理由,足以证明被执行人可能转移、隐匿财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例如,被执行人正在进行财产转移、变卖资产、注销公司等。

**2. 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

为了防止申请人滥用权利,申请人在申请判决后追加财产保全时,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如果申请人不能提供担保,法院可以驳回其申请。

**3. 必须及时提出申请**

申请人应在发现被执行人可能转移、隐匿财产后,及时向法院提出追加财产保全的申请。如果申请人怠于行使权利,导致损失扩大,法院可以不予支持。

**4. 申请程序**

申请人需要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如果法院裁定准许追加财产保全,则被申请人的财产将被查封、扣押或冻结。如果法院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判决后能否追加财产保全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案件,法院为了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允许追加财产保全。当然,为了防止该制度被滥用,法院在审查申请时,应当严格把握条件,确保财产保全制度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同时,立法机关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对判决后能否追加财产保全作出明确规定,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