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一项重要权利,是指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一方当事人转移、变卖、毁损、隐匿财产,影响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标的物的执行或判决的履行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在下列情形下裁定对涉案的财产进行保全:
(一)当事人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的; (二)有证据证明有转移、变卖、毁损、隐匿财产的可能性的; (三)当事人是公民的,有证据证明可能离开住所地且有隐藏财产的可能的; (四)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有证据证明可能转移、隐匿其财产的; (五)有其他情形认为有必要保全的。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财产保全的标的为涉案的财产,并没有明确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因此,动产亦属于财产保全的范围。动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保全人处分其动产,致使债权人无法实现债权。
常见的动产保全方式包括:扣押、冻结和查封。
扣押:指人民法院将动产从被保全人处取走,交由指定的保管人保管,以防止被保全人处分动产。扣押的动产一般为易于转移、变现或者价值较高的物品,如金钱、贵重物品、重要文件等。 冻结:指人民法院禁止被保全人处分其银行存款、其他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动产。被冻结的动产仍由被保全人保管,但被保全人不能自由处分该动产。 查封:指人民法院对被保全人的动产进行贴封、加锁等措施,禁止被保全人使用或处分该动产。查封的动产一般为体积较大、无法移动的物品,如车辆、机器设备、厂房等。动产保全的适用条件与不动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基本一致,即符合前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产保全的必要性,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不要随意裁定保全。
实践中,对于动产保全的范围和方式,还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对于汽车等既具有动产属性又具有不动产属性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如何保全?对于该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汽车应当作为不动产保全,另一种观点认为,汽车应当作为动产保全。笔者倾向于前者,因为汽车《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管理条例》规定为机动车,依法需要登记才能合法上路行驶,故汽车具有不动产属性更强。
总之,财产保全措施对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审判实践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案件,合理适用动产保全措施,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