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诉中和诉前财产保全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4-07-19 09:07
  |  
阅读量:

诉中和诉前财产保全的区别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起诉前或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通常是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毁损财产,或为避免将来判决无法执行,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保证将来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的一种诉讼保障制度。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财产保全制度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二者虽然目的相同,但适用条件、申请主体和程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

一、适用条件不同

**

1. 诉前财产保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1条规定,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1)需要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否则将来可能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

(2)提供担保,且担保财产金额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

其中,“需要立即采取保全措施”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核心要件,也是区别于诉讼财产保全的关键。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判断不立即采取措施是否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或造成执行困难。

2. 诉讼财产保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申请人只需证明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1) 一方当事人可能转移、隐匿、毁损财产,或者拒绝履行判决的;

(2)申请对保全财产的行为保全的;

(3)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

(4)需要依法采取行为保全的其他情形。

可见,诉讼保全的适用范围更广,只要存在上述任何一种可能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即可申请。

**

二、申请主体和时间不同

**

1. 诉前财产保全:

(1) 申请主体: 利害关系人

(2) 申请时间: 起诉前

需要注意的是,诉前财产保全必须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如果已经起诉,则不能再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只能申请诉讼财产保全。此外,申请人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2. 诉讼财产保全:

(1) 申请主体: 当事人

(2) 申请时间: 起诉后,判决作出前

与诉前财产保全不同,诉讼财产保全的申请时间在起诉之后。只要案件尚未审结,当事人均可以提出申请。

**

三、审查程序不同

**

1. 诉前财产保全: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决定是否采取保全措施。并且,诉前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复议一次。

2. 诉讼财产保全:

对于诉讼财产保全的申请,人民法院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也可以主动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在5日内做出是否采取保全的裁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四、担保要求不同

**

1. 诉前财产保全:原则上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且担保金额不得少于请求保全数额。但法律也有例外规定:请求保护依法享有的权利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当事人提供不出担保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要求提供担保。

2. 诉讼财产保全:不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但当事人申请诉讼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

五、解除程序和后果不同

**

1. 诉前财产保全:

(1)解除程序:申请人必须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15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法院将解除财产保全。

(2) 错误保全责任:申请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错误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此遭受的损失。

2. 诉讼财产保全:

(1)解除程序:诉讼财产保全在案件审结后,法院会依法决定是否解除。若一方当事人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2)错误保全责任:对于诉讼中法院采取的保全措施,如果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法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六、总结

**

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都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财产被转移、隐匿或毁损,以保证将来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的司法手段。二者在适用条件、程序、担保、解除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财产保全方式。

在实践操作中,建议当事人咨询专业律师,根据具体案情分析利弊,选择合适的财产保全方式,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