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相关知识
财产保全指哪些财产
发布时间:2024-07-18 14:58
  |  
阅读量:

财产保全指哪些财产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主要是被告)转移、隐匿、变卖、毁损财产,或将财产用于清偿与本案无关的债务,而依法采取的限制当事人财产处分权的强制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权利实现的重要制度,在维护司法权威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诉讼实践中,财产保全的范围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 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财产类型

我国法律对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财产类型进行了概括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限制,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保全措施包括以下几种:(一)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相当于请求数额的财产;(二)冻结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三)其他必要措施。”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财产,只要是被申请人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均在其列。具体来说,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财产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 动产

动产是指可以移动,并且不因移动而损害其价值和用途的物。常见的动产包括:

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 生产设备,如机床、生产线等; 原材料和产品,如钢材、粮食、电子产品等; 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贵重物品; 牲畜、家禽等。

对于动产,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防止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或毁损。

(二) 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影响其价值和用途的物,包括土地及其定着物。常见的不动产包括:

土地; 房屋; 林木; 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对于不动产,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等保全措施,限制被申请人处分,防止其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动。

(三) 资金类财产

资金类财产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财产,主要包括:

银行存款; 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 应收账款; 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收益。

对于资金类财产,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冻结等保全措施,限制被申请人提取、使用或转让。

(四) 无形财产

无形财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具有价值并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主要包括:

专利权; 商标权; 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等。

对于无形财产,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限制被申请人对其进行处分,如转让、许可使用等。

二、 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中,财产保全的适用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 财产保全的范围以满足诉讼请求为限

财产保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将来生效判决的执行,因此,保全的范围应当与诉讼请求的范围相适应。人民法院在裁定采取保全措施时,应当控制保全财产的价值,以满足诉讼请求为限,避免过度保全,损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二) 不得对被申请人生活必需品采取保全措施

为了保障被申请人的基本生活,法律规定不得对被申请人生活必需品采取保全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九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的,应当允许其提取生活必需费用。”因此,在实践中,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应当注意区分被申请人的财产,对于属于其生活必需品的,不得采取保全措施。

(三) 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为防止其财产遭受损失,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与财产保全的区别在于申请时间和申请主体不同。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时间是在起诉前,申请主体是利害关系人;而财产保全的申请时间是在诉讼过程中,申请主体是对方当事人。但两者适用的财产范围大致相同,都包括动产、不动产、资金类财产和无形财产等。

三、 结语

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权利实现的重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财产保全的范围和适用规则,有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严格依法适用财产保全制度,准确把握保全的范围,既要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要防止过度保全,损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