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强制执行民事判决、裁定的法律手段。在执行过程中,当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或者有其他情形可能损害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有生效的法律文书,如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 被申请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或者有其他情形可能损害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申请财产保全一般应当在申请执行阶段提出,即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时一并提出。如果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也可以随时单独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申请保全的财产、保全的原因和依据。
人民法院审查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和提交的证据后,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准许保全的裁定。准许保全的,裁定应当载明保全的财产种类、数额及保全的方式;不准许保全的,应当说明理由。
人民法院裁定财产保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或者有其他情形可能损害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保全的财产与申请执行的债务有足够的关聯性。 保全的措施适当,不明显超过保全目的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财产保全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多种方式: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其他资金、有价证券、股权等财产。 查封、扣押、冻结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持有被执行人财产,如被执行人的应收款项、期货合约等。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不动产、动产和其他资产,如房屋、土地、车辆、 machinery 禁止被执行人实施特定行为,如禁止转让、出售特定财产、禁止变更企业名称或法定代表人等。 指定财产管理人,负责管理被保全的财产并报告法院。财产保全自法院裁定之日起生效,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保全期限为1年。在保全期限内,被执行人不得处分被保全的财产,否则,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法处罚被执行人或者有关人员,并强制执行该保全措施。
在财产保全期间,如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保全的财产。
人民法院在下列情形可以解除财产保全:
发现申请财产保全的根据不实的。 申请执行人已放弃或者撤回申请。 被执行人提供了担保,或者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财产保全的期限届满且未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人民法院决定不再保全的。 因其他情形不适宜继续保全的。申请执行人申请解除财产保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解除保全的裁定。
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执行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收集充分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或者有其他情形可能损害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及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可能,应当立即向法院申请保全。 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合理,申请执行人不得滥用权利,扩大保全范围或者采取过度的保全措施。 申请执行人应当及时向法院提供财产状况变更情况,如被执行人有新财产或者保全财产已经执行,应当及时向法院报告。财产保全是强制执行程序中一项重要的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措施。申请执行人应充分を利用该措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