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前财产保全的含义**
仲裁前财产保全是指在仲裁程序正式启动之前,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防止被申请人转移、变卖资产,损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二、仲裁前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
仲裁法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判决或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仲裁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适用于仲裁前财产保全的的情形主要包括:
合同争议中,一方当事实质违约或者有重大违约之虞 侵权争议中,侵权方即将转移、变卖或丧失财产 其他紧急情况下,需要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三、仲裁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主体**
仲裁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主体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本法调整的仲裁关系 被申请人有转移、变卖或丧失财产的风险 申请保全不具有恶意或者滥用权利四、仲裁前财产保全的受理法院
根据仲裁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仲裁前财产保全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为:
被申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 仲裁协议载明的仲裁地人民法院 被申请人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五、仲裁前财产保全的申请材料
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时,应当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保全申请书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仲裁协议(如果有) 合同或者侵权行为证据 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变卖或丧失财产风险的证据六、仲裁前财产保全的审批程序
法院审查申请后,符合条件的,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是否准予保全。法院裁定准予保全的,应当立即采取保全措施。被申请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七、仲裁前财产保全的解除
仲裁前财产保全的解除情形包括:
申请人撤回申请 法院认为保全措施不当 申请人提供担保,或者被申请人提供反担保 仲裁程序启动后,当事人另行申请仲裁保全八、仲裁前财产保全与仲裁后财产保全的区别
仲裁前财产保全与仲裁后财产保全的主要区别在于:
适用时间不同:仲裁前财产保全适用在仲裁程序启动之前,而仲裁后财产保全适用于仲裁程序启动之后。 申请主体不同:仲裁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主体为仲裁当事人,而仲裁后财产保全的申请主体包括仲裁当事人、仲裁委员会和仲裁裁决的受让人。 受理法院不同:仲裁前财产保全向法院申请,而仲裁后财产保全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九、注意事项
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仔细收集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变卖或丧失财产的风险,否则容易被法院驳回申请。 及时申请,否则可能导致保全申请的效力受限。 申请裁定后,法院会对被保全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措施,申请人应当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仲裁前财产保全是一种重要且实用的法律制度,申请人应当合理利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