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相关知识
法院财产保全风暴行动
发布时间:2024-06-05 19:15
  |  
阅读量:

法院财产保全风暴行动

前言

为切实维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打击逃避执行等违法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部署,全国法院自2023年5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财产保全风暴行动。

行动重点

1. 查封、冻结、扣押被执行人的财产 重点查封、冻结、扣押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权、应收账款等财产。

2. 处置被执行人的已保全财产 对已查封、冻结、扣押的被执行人财产,及时组织处置,将变现资金用于执行到位。

3. 追究逃避执行人员的法律责任 对恶意转移、藏匿、变卖财产,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及其相关人员,依法追究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行动机制

1. 集中研判与数据支撑 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失信被执行人、执行难案件等信息进行深入研判,为查控财产提供精准目标。

2. 联动配合与协作共治 加强与公安、司法行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高效执行合力,共同打击逃避执行行为。

3. 信息公开与监督制约 通过司法网、执行悬赏平台等渠道发布被执行人财产保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保障行动公平公正。

行动成效

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法院已查封、冻结、扣押被执行人财产金额超1000亿元,处置已保全财产金额超500亿元,追究逃避执行人员法律责任近1万人。

案例分析

案例1:冻结“老赖”银行存款 某被执行人因拖欠债务,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财产保全风暴行动中,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发现该被执行人名下有一笔银行存款,于是立即采取冻结措施,为执行到位创造有利条件。

案例2:查封“老赖”豪宅 某被执行人长期拖延执行,并恶意转移财产。在得到群众举报后,法院迅速成立专项执行小组,通过多方调查取证,获取了被执行人在郊区拥有一栋别墅的信息。法院立即出动,查封了这栋别墅,有力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3:追究“老赖”刑事责任 某被执行人将名下巨额财产转移给亲属,企图逃避执行。在财产保全风暴行动中,法院掌握了确凿证据,认为该被执行人的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法院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了案件材料,该被执行人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社会影响

财产保全风暴行动的开展,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1. 震慑逃债行为 行动有效打击了恶意逃债行为,形成威慑效应,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2.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动切实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司法权威和社会正义。

3. 优化营商环境 行动有力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优化了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市场交易安全。

相关法律条文

《民事诉讼法》第211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变卖被执行人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

《刑法》第314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结语

财产保全风暴行动是对逃避执行违法行为的一次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法院将持续开展执行攻坚行动,加大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保全力度,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诚信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