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相关知识
被保全财产地如何确定
发布时间:2024-06-05 00:51
  |  
阅读量:

被保全财产的确定

被保全财产是指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法院认为需要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保全以确保执行的财产。被保全财产的确定是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执行标的的实现。因此,准确确定被保全财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被保全财产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6条的规定,被保全财产包括:

存款、汇票、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工厂、企业、商店; 房屋和其他建筑物; 土地使用权; 机动车、船舶、航空器等交通工具; 其他有价值的财产。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财产仅为一般性罗列,不具有穷尽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凡是属于被执行人所有,能够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都可以成为被保全财产。

二、被保全财产的确定方法

被保全财产的确定一般有以下三种途径:

当事人自报: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交财产申报单或者其他书面材料向法院申报其财产状况,法院对当事人申报的财产进行审查后予以确定。 调查取证:法院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调查取证,收集与被执行人财产相关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被保全财产。 执行查封: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措施,并根据查封结果确定被保全财产。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对被保全财产进行确定,以保证保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被保全财产的原则

在被保全财产的确定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适度原则:法院在确定被保全财产时,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适当控制,使其既能满足执行的需要,又不致于过度损害被执行人的财产权利。 优先原则:法院在确定被保全财产时,应当优先保全能够快速变现的财产,确保执行标的的及时清偿。 有效原则:法院在确定被保全财产时,应当注重财产保值的有效性,选择能够长期保存且价值相对稳定的财产进行保全。 合法原则:法院在确定被保全财产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保全依法应受保护的财产。

四、被保全财产的保全方式

对于确定的被保全财产,法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保全:

冻结: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证券等有价证券。 查封:对被执行人的房屋、土地、机动车等动产、不动产进行查封。 扣押:对被执行人的加工原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物品进行扣押。 其他保全措施:法院还可以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采取其他保全措施,例如责令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人、提供财产担保等。

不同保全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同,法院应当根据被保全财产的种类、性状以及保全目的选择合适的保全方式。

五、被保全财产的异议处理

当事人对被保全财产有异议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法院收到异议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根据以下情况作出处理:

异议理由成立:法院应当解除对被保全财产的保全措施。 异议理由不成立:法院应当驳回异议申请,维持对被保全财产的保全措施。 异议理由部分成立:法院应当对被保全财产的范围进行调整,撤销对部分财产的保全措施,维持对部分财产的保全措施。

当事人对法院解除或者维持被保全财产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上诉。

六、被保全财产的解除

在以下情形下,法院应当解除对被保全财产的保全措施:

执行程序终结;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法院查明被保全财产不属于被执行人所有; 采取保全措施不当,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其他应当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

法院解除被保全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制作裁定,并送达有关当事人。

总结

被保全财产的确定是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执行标的的实现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在确定被保全财产时,应当遵循适度、优先、有效、合法等原则,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取证。对于被执行人的异议,法院应当及时审查处理。对于被保全财产的解除,法院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以确保执行程序的公正、高效进行。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