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藏或损害财产,法院可以依法采取一定措施对财产进行保全。其中一种常见的保全手段是冻结存折。
冻结存折,顾名思义即将被执行人的存折上的资金暂时冻结起来,使其无法支取或转移。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被执行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会挪用或消耗财产,以保证执行的效果和执行人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财产保全会冻结存折,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执行申请人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或有被执行人转移、隐藏财产的风险;其次,法院会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对存放在被执行人名下的存折进行冻结处理;最后,被执行人将不能正常使用冻结的存折上的资金,直到案件审理结束或解除冻结的决定作出。
然而,冻结存折并不意味着资金的彻底失去所有权,被冻结的存折上的资金仍然属于被执行人,只是在一定期限内暂时无法使用。冻结存折对于被执行人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在生活开支方面,但从保全财产和维护执行效果的角度而言,这是必要的手段。
冻结存折的范围通常包括被执行人名下的借记卡、储蓄卡和存折,同时也可涵盖信用卡的透支限额。执行法院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并下达冻结命令,将被执行人名下的相关账户进行冻结。在此期间,被执行人将不能通过这些账户进行资金转移或支取。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在冻结存折之前会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确保其主张的合法性和证据的真实性。同时,被执行人也有权利进行申辩,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反驳,如能证明自己没有危害申请人权益的行为或不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等。
总之,财产保全会冻结存折旨在确保执行效果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常见的保全手段。通过冻结存折,法院能够有效防止被执行人擅自转移、消耗财产,保障执行申请人的权益。同时,在冻结过程中也保留了被执行人的辩护权利,以求公正、公平地审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