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婚约,两心相悦。可喜悦的背后,谁又能料到其中隐患?是呀,在喜悦之余,有必要未雨绸缪,为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多加一份保障。所以,今日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财产保全的话题吧!
财产保全,顾名思义就是对夫妻双方的财产进行保全,确保在发生离婚等情况时,能够有法律依据对财产进行合理分割。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为啥要签字?是不是不信任对方?其实不然,财产保全更多的是对双方一种负责,一种保障。想象一下,如果不对财产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到时候两方争执不下,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失去很多,尤其是在感情上受到伤害的女性,更需要一份保障。所以,财产保全就好比是一份保险,虽然希望用不到,但它一直都在为你护航。
那财产保全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明确适用范围
不是所有财产都需要进行保全。财产保全适用于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也就是常说的夫妻共同财产。这些财产通常包括:
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薪金、奖金 经营商业获得的收益 知识产权收益 房屋、车辆等资产 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需要注意的是,夫妻双方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以及婚后所获继承、受赠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不需进行保全。
第二步:了解财产保全方式
财产保全的方式有多种,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通过婚前协议进行财产约定;二是在结婚登记时,直接进行财产公证。
(一)婚前财产约定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即双方在结婚前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约定内容通常包括:夫妻财产各自 still属于个人财产、共同财产的份额分割等。约定可以书面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婚前财产协议的形式完成。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婚前协议虽然在感情上 somewhat有点刺,但它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它可以避免因感情变化导致的财产纠纷,也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先做好准备。所以,在起草婚前协议时,双方需要本着平等协商、诚信的原则,将心比心,将自己的正当权益合理地体现出来。在内容上,建议尽量详细、明确,避免将来产生争议。比如,可以对双方的财产、债务情况进行详细的列明,并约定清楚若未来离婚时,房屋、存款、投资等财产如何分割,甚至可以对分割方式有不同的约定。
需要注意的是,婚前协议虽然重要, pero也有可能被撤销。如果双方自愿签订了新约定,或者因对方有欺诈、胁迫等情况而签订了婚前协议,或者有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原协议无效。因此,在起草时双方需谨慎对待,并尽可能详细考虑各种情况。
(二)结婚登记时财产公证
除了婚前协议外,在结婚登记时进行财产公证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双方可以携带相关财产证明材料,前往公证处进行财产公证。公证处会根据双方意愿,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约定,并出具公证书。公证具有法律效力,能更好地保障双方的权益。
以北京为例,双方需要携带的材料包括: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银行存折或金融资产证明等。需要注意的是,与婚前协议不同,财产公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根据我国《公证法》规定,公证时限为3年,超出时限,公证处可能不会受理。所以,在结婚时就需要将此项工作提上日程。
第三步:签订合同时注意事项
无论是婚前协议还是财产公证,在签订合同时,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谨记:
双方自愿原则:签订婚前协议或进行财产公证,应基于双方自愿的前提。如果一方在签署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行为,则可能导致该协议或公证被认定无效。
真实意愿表达:所签字的内容应是自己真实的意愿,并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双方应就约定条款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无歧义。在签署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对方确认。
内容完整性:婚前协议或公证材料应尽量详细、全面,涵盖夫妻双方的各项财产,尤其是一方在婚前具有的房产、债务等重大财产。同时,约定内容应切合实际,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合法有效:签订的婚前协议或公证材料应符合法律规定,以防因内容非法而被认定无效。例如,约定一方在离婚时不获得任何财产,这样的约定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保留好合同:合同签字后,双方各保留一份,并注意保存。这是保障自己权益的重要凭证。
最后,说一个小tip:虽然我们在签订婚前协议或进行财产公证时,需要考虑许多法律问题,但整个过程还是需要本着和谐、互信的基础。在平时生活中,双方也应多沟通、多理解,为婚姻生活增添一份保障,让爱与信任伴随始终。
如果你也有关于财产保全的疑问,不妨和我分享,或许我们能一起为你的幸福生活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