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函开具的一般流程
银行保函的开具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流程化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不同的资料要求。
申请与资料准备
首先,申请人需要填写开立保函申请书并签章,这是向银行表明开具保函的意向和申请行为,也是整个流程的开端。例如在工程类保函申请中,申请人必须明确保函的类型(如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以及相关的项目信息等内容填写在申请书上。
接着要提交保函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银行全面了解保函所涉及的业务背景。比如对于工程类保函,需要提供工程的相关情况,像工程合同、工程进度安排等资料。如果是贸易类保函,则可能需要贸易合同、货物清单等背景文件。
还需提供相关的保函格式并加盖公章。不同的业务场景和受益人可能对保函格式有不同的要求,银行需要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格式进行审核和开具。例如,有的国际项目要求保函格式符合特定的国际标准或遵循受益方所在国家的商业惯例等。
提供企业近期财务报表和其它有关证明文件,这是银行评估申请人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可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其他证明文件可能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等。
担保落实
申请人要落实银行接受的担保,这是为了保障银行在开具保函后的权益。担保方式包括缴纳保证金、质押、抵押、第三者信用担保或以物业抵押或其他方式作担保,授信开立等。例如,在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申请人需要按照银行规定的比例将一定金额的资金存入银行指定账户作为保证金;如果是质押,则可能是将企业的有价证券等作为质押物抵押给银行。
银行审核与开具
银行会对申请人资信情况、项目可行性、履约能力、保函条款及担保、质押或抵押情况进行审核。银行的审核团队会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评估申请人是否有能力履行保函相关的义务,以及担保措施是否足够。例如,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的履约保函申请,银行会对项目的资金来源、施工方的过往项目经验和业绩等进行深入审查。
审核通过后,银行同意开立保函,便会与申请人签订“开立担保协议”,约定担保种类、用途、金额、费率、担保有效期,付款条件,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它事项。对于需提供反担保的,还应按银行要求办理反担保手续,之后银行就可对外开出保函。
银行保函并不一定是先付款后开具
不同保函类型的情况
预付款保函:在预付款保函的情况下,有时是先开具保函,后收到预付款。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买方为了确保卖方在收到预付款后能够按照合同规定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会要求卖方先提供预付款保函。卖方先向银行申请开具预付款保函,银行审核通过后开具保函给买方,然后买方再支付预付款。但也存在买方先支付部分预付款,卖方再开具保函的情况,这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协商和具体的合同约定。比如一些长期合作且互信度较高的企业之间,可能会先有预付款的部分支付,再开具保函以完善交易手续。
履约保函:履约保函的开具与付款之间的顺序也较为灵活。如果是工程项目,发包方可能要求承包方先提供履约保函,以确保承包方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履行工程建设等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是先开具保函,之后发包方按照工程进度付款。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存在承包方先收到部分预付款或者启动资金后再开具履约保函的情况,这同样取决于双方的谈判结果和项目的具体需求。例如,在一些紧急项目中,为了让承包方能够尽快开展前期工作,发包方可能先支付部分款项,然后承包方再开具履约保函。
基于商业协商的灵活性
在商业交易中,是否先付款后开具保函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取决于双方的协商意愿、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具体的交易情况。例如,对于一些信誉良好、实力强大的企业作为保函申请人时,受益人可能会同意先开具保函再进行付款操作,因为他们相信申请人有足够的能力履行义务。反之,如果申请人信誉较差或者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受益人可能会要求先付款或者提供更多的担保措施后才同意开具保函。同时,不同的行业也可能有不同的惯例,比如建筑行业和贸易行业在保函开具和付款顺序上可能存在差异,建筑行业可能更注重项目的前期保函保障,而贸易行业可能更关注货物交付与付款的平衡关系。
银行保函付款与开具先后顺序的规定
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的影响
在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对预付款或保函的使用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根据合同法,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提供担保措施来确保交易安全,而卖方有义务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式,但具体的担保方式可以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可以是预付款、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这意味着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保函开具与付款的先后顺序,而是给予了交易双方自主协商的权利。
在国际上,国际商会发布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解释等国际惯例对预付款和保函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当买卖双方就预付款和保函的使用达成一致时,预付款可以成为开具保函的前提条件之一,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要求。国际惯例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参考和指导框架,在具体的跨国交易中,双方仍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协商。例如,在一些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涉及不同国家的企业合作,双方会参考国际惯例,但最终还是会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双方的企业实力和信誉等因素来确定保函开具和付款的顺序。
合同约定的主导性
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合同约定在保函付款与开具顺序方面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交易双方会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是先开具保函再付款,还是先付款再开具保函,或者是其他的安排。例如,在一份工程建设合同中,双方明确约定承包方在签订合同后的10个工作日内提供履约保函,发包方在收到保函后的15个工作日内支付第一笔工程预付款;或者在一份贸易合同中规定,买方在卖方提供符合要求的预付款保函后的30天内支付预付款等。合同中的这些约定是双方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风险的评估以及交易的需求而达成的共识,一旦合同签订,双方就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如果一方违反了约定,另一方可以根据合同的违约条款追究其责任。
常见银行保函开具方式及付款节点
开具方式
直接向银行申请:这是最常见的开具方式。申请人按照银行的要求,准备好上述提到的各种资料,如申请书、背景资料、财务报表等,直接向有业务往来或者选择合适的银行提出保函开具申请。银行在审核通过后按照约定的格式开具保函。例如,一家本地企业在承接本地工程项目时,直接向其开户银行申请开具履约保函,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工程合同、企业财务状况等信息进行审核后开具保函。
通过担保公司协助开具:在一些情况下,申请人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申请开具保函。担保公司会利用自身的信用和资源,协助申请人满足银行的要求。申请人需要向担保公司提供相关资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担保公司对申请人进行评估和担保后,再与银行沟通保函开具事宜。比如一些中小企业,自身信誉和财务状况可能不太容易满足银行直接开具保函的要求,就可以借助担保公司的力量来开具保函。不过这种方式下,申请人除了要承担银行的相关费用外,还需要向担保公司支付服务费用。
付款节点与开具的关系
预付款保函的付款节点:如果是预付款保函,付款节点通常与保函的生效和责任承担相关。当银行开具预付款保函后,买方支付预付款给卖方。在卖方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将根据保函的规定向买方赔付预付款。例如,在一个设备采购合同中,卖方先向银行申请开具预付款保函,银行开具后买方支付30%的预付款。如果卖方未能按时交付设备,买方可以依据保函向银行索赔预付款。
履约保函的付款节点:对于履约保函,付款节点往往与项目的进度或者合同履行的关键阶段相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包方按照工程进度付款,如基础工程完工、主体结构完工等阶段分别支付一定比例的款项。而承包方在项目开始前开具的履约保函保障其在各个阶段都能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如果承包方在某个阶段未能履约,发包方可以依据履约保函向银行索赔相应的损失。例如,在一个建筑工程合同中,承包方开具履约保函后,发包方按照基础工程完工、主体结构完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分别支付合同款的30%、30%、40%,如果在主体结构完工阶段承包方未能达到质量要求,发包方可以根据履约保函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不同银行保函付款和开具的关系
基于保函类型的关系
投标保函:投标保函主要是在招投标过程中使用,投标人向银行申请开具投标保函,以保证在投标过程中的正当性。在这种情况下,付款(这里的付款可以理解为如果投标人中标后履行投标相关的义务,如签订合同、缴纳履约保证金等)与开具保函的关系是,开具保函是为了参与投标,而如果中标后的付款行为是在保函保障下的后续动作。例如,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投标人向银行申请开具投标保函,保函金额为投标报价的2%。如果投标人中标,就需要按照招标要求签订合同并可能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等费用,投标保函保障了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的诚信,如果投标人在中标后不按照要求履行义务,银行将根据保函进行赔付,而投标人开具投标保函并不需要先进行这些后续的付款行为,而是先开具保函才有机会参与投标并可能涉及后续的付款事宜。
质量保函:质量保函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开具的保函。一般是在产品交付或者服务完成后的一定质保期内有效。付款与开具质量保函的关系在于,往往是先完成产品交付或服务提供(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的付款或者交易完成),然后质量保函保障在质保期内产品或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时的赔偿责任。例如,一家软件公司为客户开发一款软件,在软件交付后,软件公司向银行申请开具质量保函,质保期为一年。如果在这一年内软件出现质量问题,客户可以依据质量保函向银行索赔,这里是先有软件交付(类似付款完成交易),后开具质量保函来保障质量风险。
从风险承担角度看关系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先开具保函还是先付款,银行都需要评估自身承担的风险。如果是先开具保函,银行需要对申请人的信用、项目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在未来可能的赔付情况下自身权益得到保障。例如,在开具履约保函时,如果申请人的项目可行性低、财务状况差,银行可能拒绝开具保函或者要求更严格的担保措施。而如果是先付款后开具保函,银行需要关注付款后申请人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开具保函,以及保函是否能够有效保障后续的风险。例如,在预付款保函的情况下,如果买方先支付了预付款,银行需要确保卖方能够及时开具符合要求的保函,并且保函条款能够保障买方的预付款安全。
对于申请人和受益人来说,付款和开具保函的先后顺序也涉及到风险的分配。先开具保函对于受益人来说风险较低,因为有银行的担保在先。而对于申请人来说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前期成本和风险,如提供担保的成本、银行审核不通过的风险等。先付款对于申请人来说可能降低了在保函开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对于受益人来说则需要承担收到款项后可能无法得到有效保函保障的风险。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买方先付款后如果卖方不能开具合格的保函,买方可能面临资金和货物交付的双重风险;而卖方先开具保函后如果买方不付款,卖方虽然可以依据保函索赔,但也可能面临时间成本和信誉损失等风险。